• 产品
  • 公司
  • 商城
  • 资讯
  • 品牌
  • 视频
所有供应分类

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到底能不能是同一个人?

发布时间
2020-05-18 12:03
产品型号
现货库存数量
0 个
最小起订
品牌名称
起点
厂家区域
浙江 宁波市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天内发货

店铺信息

所在地区:浙江 宁波市

会员级别:VIP6

身份认证:    

已  缴 纳:0.00 元保证金

我的勋章: [诚信档案]

在线客服:   

企业名片

浙江起点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温馨提示】来电请说明在看到我们的,谢谢
产品详情

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到底能不能是同一个人?

这个问题,许多从业者争论不休,各执一词。

即便许多培训教师和行业大咖,也持不同观点。

认为同一个人可行的,理由如下:

      没有明文规定,禁止同一人兼任技术和质量;

      我们公司就那么几个人,身兼数职才符合实际;

      同一人兼任两职,能更好的衔接技术与质量,避免技术与质量两个部门整天吵来吵去,会更高效更专业。

反对者理由如下:

      技术与质量需要相互制衡,不能一个人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若一人兼任两职,那关键人员代理人这个要求就很难满足,因为,很难再去找到一个既懂质量又懂技术的全能人士;

      如果可以一个人兼任,那各种标准要求里,何苦还要如此明确的提出技术负责人与质量负责人两类人员呢?何苦还要费尽心思去        区分技术工作和质量工作呢?这些概念的提出,明显就是为了区分这两类人啊!

还有许多其他理由,此处不再罗列。

正方反方的理由似乎都很充分,但好像又都无法完全说服对方。

于是今天,就围绕这个问题瞎聊一下。

(先郑重声明:如果您想从下文中,得到关于此问题的确凿答案,那恐怕会让您失望。本文只是尝试从另外的角度,去重新看待这个问题。)

这次,我是个木匠。我打造的家具品质一流,远胜于其他同行。

其实秘诀很简单:

每件家具,通常只需打磨十次,就能拿去卖了。

但是,我坚持要打磨一百次,慢工出细活。

别的同行不知道这个秘诀嘛?

当然知道!只是他们等不了,急功近利而已。

他们有人甚至打磨十次都做不到,打磨个七八次就赶快拿去卖了。

所以,我被称为匠人,而我的同行们,永远只是木匠。

— 2 —

作为匠人,我还肩负着一项使命:

要找一个称职的徒弟,把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

徒弟不能随便选,最重要的,是先要看他的“品德”是否过关。

其次,才是看他的“手艺”。

为什么要先看重品德?因为我深知:学艺易,修德难。就像前面说的,打磨一百次的手艺,其实没多么难。难的是学会了手艺后,能够坚持做到不急功近利,坚持打磨一百次,坚持追求品质的品德。

但是,品德二字说来容易,却没那么容易辨识。因为知人知面难知心啊!所以,古往今来,才会有“张良拾履”、“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辨识人心的典故。匠人精神,就是在这种“先辨德后学艺”的学徒制形式下,一代代的传承着。

可是,辨识品德太不易了,我一直也没找到称心如意的徒弟。

— 3 —

我开始思考:

这样下去不行啊!不能再用这种“先辨德后学艺”的方式去找徒弟了!

这种方式,一辈子也找不到几个称心如意的继承人啊!

要是一辈子没找到,这手艺和匠人精神就算彻底断了!!!

我想到了一个办法:

我不再一次只收一个徒弟,而是直接收了两个徒弟。

同时,也不用去辨识他们俩的品德。

我给两个徒弟起了绰号:一个叫“阿德”,一个叫“阿艺”。

阿德不用动手做家具,他只需要了解我做家具的要求——打磨一百次!然后把这些要求形成白纸黑字的各种规矩。

阿艺负责学会我的手艺,一门心思的拼命做家具。

但开始做家具前,阿德要把我的规矩先告诉阿艺,并要随时检查阿艺有没有照规矩做。

如果阿德擅自放宽规矩,没要求打磨到一百次,我就会赶阿德走,再换一个徒弟。

如果阿艺擅自不守规矩,知道规矩却没做到,我就会赶阿艺走,再换一个。

我与阿德阿艺之间,已不再是曾经单纯的师徒传承,而是通过分工,有了雇佣关系,有了制度管理。

阿德与阿艺,各有各自的本职工作,各领各的一份工钱。

如此这般,我再也不用去苦苦寻觅“德艺双馨”的徒弟,也能做出好家具了。

— 4 —

但是,问题又来了。

我本来就坚持慢工出细活,所以产量有限。

而且家具卖的再贵,也贵不到哪里去,所以我本来就过的不算太富裕。

但以前是自己做家具,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现在雇了阿德和阿艺,三个人分钱,日子就开始捉襟见肘了。

这样下去,到穷的揭不开锅的时候,即便我再怎么继续坚持要打磨一百次,估计也没人听我的了,阿德和阿艺肯定为了提高产量和多赚钱,会减少打磨次数,那我这“匠人”精神就又完蛋了。

要传承打磨一百次的底线不能变,又要多做家具多赚钱,这可如何是好?

穷则思变!

我看到阿艺的技艺已经愈发纯熟,便有了新思路:

我命阿艺开始负责招收更多的徒孙,然后传授他们手艺。

徒孙们不用把全部手艺学会,有的人只学做椅子,有的人只学做桌子,有的人只负责打磨。。。

阿艺平时自己也不用亲自去做家具了,主要是指导徒孙们正确的做。

精细化的分工,让徒孙们学的快,做的也快,产量大大提高了。 

以往,只有阿德和阿艺时,阿德就是个监工,来督导阿艺守规矩。

现在人多了,阿德想到了许多新手段来督导大家守规矩,比如:抽查、考核、统计、客户反馈等等。

 

传统学徒制向管理制度化的转变,让我不用再去辨识人心,便守住了打磨一百遍的底线。

而精细化的分工,让我既保持住了家具的品质,同时又扩大了产量,赚了更多的钱。

— 5 —

故事到此,仍未结束。

我又开始担心:

某一天,我要是驾鹤西去了,我这产业能保住吗?让谁来继承呢? 

有人建议:让阿德来继承,毕竟阿德最懂我立下的规矩。

但阿德真的行吗?我其实不敢确定。。。

为什么?因为,阿德虽然是替我守护规矩的人,但那并不是由于阿德自身品德高尚,而是由于我这个老匠人还在位,有我牢牢把持着打磨一百次的规矩底线,阿德只不过是专职于这项工作,领这份工钱而已。

阿德的品德,我其实并未真正辨识过。

有没有可能,阿德的品德并不怎么样。

如果某天我一下台,阿德一上位,他会不会就凶相毕露,为了赚更多的钱,改了我的规矩。他把打磨一百次,下降到了五十次,甚至是十次,五次。那我的产业和匠人精神,就都失传了。

— 6 —

如此看来,还是要寻找品德过关的人来继承我的产业啊!

奇怪,这绕了一大圈,怎么好像又变回了最初的难题,又是一开始找徒弟,辨别人心的问题。

难道就没有别的路可走了吗? 

为了跳出这个死循环,我苦思冥想。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个叫马爸爸的人,他整日把“价值观”挂在嘴边,然后敢于急流勇退,还自诩为乡村教师。。。

我很受启发,我想到了办法,但这可能是最辛苦最笨的一个办法!

那就是——教育!

不再是对“品德”被动的寻找,而是主动去教育员工树立“品德”。

我要日复一日,不停教育我这里的每一个人,不管他叫阿德还是阿艺,不管他是徒子还是徒孙。我要让他们都明白品德的重要性,让他们都具备品德,让他们都要树立自发守规矩的意识,从而形成一种全员的氛围,一种长久不息的文化,让这种教育变成良性的迭代,让这种品德一直传承下去。

这样的话,每个人都会在干自己工作的同时,既能自我约束,又会潜移默化的彼此监督,彼此制约,每个人都是规矩的守护者。

即使我不在了,这种文化还会在,无论谁上位,都会秉承着我的初心,坚贞不渝的执行下去,并且会做的比我更好!

— 7 —

故事讲完了,啰嗦了许多废话,但相信很多人一开始就看明白了。

老匠人,就相当于老板。

一开始的找徒弟,其实就是在寻找一个质量与技术一肩挑的全能人士;

然后,阿德与阿艺的分工,是用制度区分了质量与技术,将人心的不确定性降到了最低,再通过进一步精细化的分工扩大了产量,得到了更大的收益;

最后,开始追求全员质量意识,让质量文化得到延续,让每一个人都集技术和质量于一身,又再次淡化了质量与技术的区分。

在这个故事里,无论怎么发展,无论质量与技术是分开,还是一个人兼任,质量的底线都得到了坚守。

但现实,却不像故事这般清晰简单。

因为,故事的大前提,是把老板定位成了一名匠人。

可实际上,我们很多人,往往都不是“匠人”。

检测机构的众多老板们,同样如此。

正是由于每个老板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出了千差万别的检测机构。

有的机构不断做大做强,有的机构却始终走不出小散弱的怪圈。 

那么,在老板不是一个匠人的情况下,是一个人兼任质量负责人与技术负责人好呢?还是由两人分开任命好呢?

让我们再套用回木匠的故事:

这个时候,一人兼任两职,就是木匠在找徒弟:

但上梁不正了,下梁会跟着歪,即使徒弟可能本来品德不错,可为了生计,最后可能也会对老板言听计从,剧情的走向,大概率就是演变成老板的一言堂。

而分开任命,就是木匠雇了阿德和阿艺:

此时,阿德的本职工作的要求不再那么高远,不是追求打磨一百遍的高质量,而是必须要守住最起码打磨十次的“行业”底线。但如果老板想只打磨个五六次呢,那就会变成我们现实中常见的日常——就是质量人员整天的发牢骚和抱怨。恰恰正是由于有了分工制度的约束,才或多或少残存了这些质量人微弱的呐喊。

所以,一些专家面对“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能不能是同一个人”这个问题时,既不会否定一人兼任两职的模式,但通常又都会建议检测机构采用分开任命的模式。

当然,还有些更先进的机构,已经开始跳脱上述两种模式,慢慢跨出向全员质量迈进的步伐,追求每个人都要兼具技术与质量的更高目标。


"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到底能不能是同一个人?"相关资源
相关类目
Y08F1 Y08E1 Y08D1 Y08C1 Y08B1 Y08A1 Y02A1 Y01A1 Y03A1 Y07C1 Y07B1 Y07A1 Y06D1 Y06C1 Y06B1 Y06A1 Y10A1 Y05C1 Y05B1 Y05A1 Y09A1 Y04C1 Y04B1 Y04A1 H15A1 H11A1 H14A2 H14B1 H10A3 H10A1
相关商机
免责声明

本网页所展示的有关【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到底能不能是同一个人?】的信息/图片/参数等由的会员【浙江起点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提供,由会员【浙江起点科技咨询有限公司】自行对信息/图片/参数等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 本平台(本网站)仅提供展示服务,请谨慎交易,因交易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及法律纠纷由您自行协商解决,本平台(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在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请您致电18605849601,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感谢您对高音网的关注与支持!

 
高音网客服Logo
嗨,请问我能为您做什么?!
请扫描微信二维码交谈。